现金贷的潜规则:马甲与“面”共存 借贷合同还能“自我繁殖”
各种各样的现金贷潜规则勾勒出光怪陆离又危险的借贷市场,借款人不仅仅是长羊毛的羊,还是可以下锅的肉。
随着违规现金贷平台的泛滥,现金贷愈加恶名远扬。
据聚投诉数据,备受关注的“高炮”,仍继续为互金行业投诉中的突出问题。另外,部分平台将“高炮”升级为“加农炮”、“迫击炮”,借款期限从天缩短为天、天,甚至天,部分平台将砍头息提升至%。
而现金贷的猖狂远不止央视曝光的%以上的年化率,其自上线开始,就走上了各种违规之路:开通多个马甲、用不同地区的公司批量制造马甲、利用不同马甲垒账、使用“”面软件应付监管等。
获客方面,高炮涌向贷款超市,新浪金融、爱奇艺、今日头条等流量平台也不能“幸免”;贷款超市报价水涨船高,成本压力继续向借款人转移;小程序与用户数据交易一起成为“新宠”;现金贷小程序疯狂山寨持牌金融机构、头部现金贷平台小程序……
利息、费用等更加成为现金贷平台的重头戏。担保费、咨询费、快速手续费、加速审核费、会员费等各色砍头息频现;优惠券、游戏豆、新人礼品盒子等“商品”也面向大众;拉保险公司“下水”,搭售意外险成为“新流行”;各种费用被拆分、“独立”于借贷本金之外;借贷合同能“自我繁殖”……
各种各样的现金贷潜规则勾勒出光怪陆离又危险的借贷市场,借款人不仅仅是长羊毛的羊,还是可以下锅的肉,是可以被打造成共债群体用来收割的韭菜。
上线:马甲与“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量现金贷平台也追求更简明、更快捷、更“正规”、更加可操作性的运营模式,纷纷上线,以进行更广阔、快速的传播。
于现金贷而言是再好用不过的马甲了,方便、快捷、自动化,也足够隐蔽——“一般现金贷老板都不会漫天宣传,自己有自己的渠道,有自己的客群,属于‘半地下’的状态。”而这个“半地下”状态还是借款人在贴吧、聊天群里曝出来的知名度。
值得注意的是,马甲是可批量生产的,一个公司就能申请多个商标,上线多个马甲。“这不仅方便他们玩资金左手倒右手的游戏,不断垒账,而且有一个马甲‘翻车’了,还有其它马甲顶上,根本打不完。”
如果说马甲的开发商是同一个,现金贷马甲之间的联系还有迹可循,但是现金贷平台多以不同法定代表人、差异较大的名称注册不同空壳公司,并刻意在地区、经营范围、人事信息等等方面抹去关联,由此产生的马甲更是数不胜数,难以辨清干系。
随着监管的进一步施压,现金贷平台上线有所遏制,不过,也“逼迫”现金贷平台开始进一步的“创新”。
柒财经旗下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还了解到,在手机应用平台上出现了不少“面”软件,一方面以菜谱信息、租房信息、天气信息等“面”应用应付平台审核、获得用户;另一方面又会显露出诱导机主借钱的“面”应用。
而什么时候让用户看到面,什么时候切换到面,全都根据后台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来定。给什么用户看面、给什么用户看面,都是根据受害人信息“精确计算”得出的。
据了解,上述“面”软件往往连接着几十个现金贷、“套路贷”平台。
获客:贷超与小程序
现金贷平台大多有着自己的渠道,但是随着监管趋严、持牌金融机构陆续剥离不合规业务、系统商囤货居奇、医美及教育分期等场景与现金贷“牵手”、撸口子大军崛起、催收团队“没落”、新一轮资金入场,现金贷江湖在洗牌与跌宕中变得更加变化莫测、鱼龙混杂,其获客成本也水涨船高。
据了解,贷款超市一直是现金贷平台获客的重要方式,甚至成为现金贷新玩家的唯一有效获客途径。随着成本与监管的双重压力,现金贷平台的获客日益艰难,不得不向贷款超市贡献更多的“赋税”。
有数据显示,年底,品牌贷款超市报价-元,-元。以秒速为例,其报价元,日量却只有-个。而这还不算在贷款超市的“上榜费”以及“位置费”。
与此同时,除了融、借点钱、小黑鱼、速贷之家等“传统”贷款超市,各大互联网平台也按捺不住金融的诱惑在导流方面“掺一脚”。目前,滴滴、小黄车、二三四五、趣头条、爱奇艺、今日头条等流量平台均已开启现金贷导流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贴吧上广告见缝插针、抖音上撒钱宣传、网剧上“赞助有名”、四处泛滥的现金贷平台,还盯上了小程序。
尤其是在央视“·”晚会曝光高炮之后,很多头部贷款超市不敢再给超利贷导流,小程序与用户数据交易一起成为了“新宠”。
据了解,早在年月,微信公告指出,部分开发者通过小程序引导至外部渠道进行“恶意营销”,恶意绕过审核违规从事借贷业务。彼时,微信已永久封禁多个违规“现金贷”小程序,并针对绕过资质审核的情形严厉打击。
月日,微信团队公布了针对违规贷款、打卡欺诈、仿冒公众号等行为的专项处理进展。其中,针对虚假、无资质的信贷类帐号累计处罚了万多个公众号、多个小程序。
日前,新华社主办《半月谈》点名小程序乱象待整治,非法现金贷经过伪装后也以小程序的形式上线,继续违规从事贷款业务,小程序成为套路贷“中转站”。
与此同时,涌入小程序的现金贷还开始了疯狂的山寨之旅。持牌消金机构及头部现金贷上线的借贷小程序被仿冒,名称及都被“借鉴”,甚至连简介也“没有放过”。
调整利率:搭售与拆分
不可否认的是,现金贷平台的恶名多来自于高利率,以及超高利率。在央视晚会之后,年华利率%的高炮被曝光。不过,随着监管压力带来的成本上升,年化率%甚至%的现金贷产品也浮出水面。
而高利率平台往往会在年化率上做手脚,力求“年化率在法定范围内,但综合年化率就不保证了”。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到,除了正常或者不正常的利息之外,部分现金贷平台还通过砍头息与服务费两种方式收取额外的费用。
目前,砍头息多以担保费、咨询费、服务费、快速手续费、加速审核费、各种会员费等方式收取。此外,部分平台还会“精益求精”,强制要求借款人购买优惠券、游戏豆、新人礼品盒子等“商品”。
有律师指出,借款平台要求强制购买其提供的商品,在商品所有权关系发生转移后,借款平台将更多地面临捆绑销售问题,可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自愿、公平原则,却“谈不上利息问题,更无法以相关借贷法律条款进行约束。”
而现金贷平台搭售产品的“最新花样”变成了保险——据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不完全统计,大地保险、永安保险、华海保险、易安保险、泰康保险、阳光保险、富德财险、华泰财险、海保人寿、天安财险、利安保险、众安保险等至少家保险公司为现金贷平台搭售保险。
一方面,现金贷平台搭售的产品费用被拆分出来,不被计入借贷本金内,而是由“其他公司”收取。实际上,所谓“其他公司收费”不过是现金贷平台的左右手倒资金游戏。“最好是让注册在不同地区的公司配合收费,这样当地金融局、银保监会‘管不着’。”
与此同时,在单次借贷当中还可能产生份以上的合同,以各种名义拆分借贷本金,从而降低平台年利率、生成新的收费依据。
另一方面,被拆分的还有各种“说不清”的服务费、管理费等等,被分摊到每期的还款费用当中,却不被计入利息范畴。值得注意的是,搭售的产品在被一次性收费之后可能依然要计算利息,也就是“砍头息产生的利息”,也会进入每期还款金额。
此时,为了进一步降低对外披露的年利率数据,部分现金贷平台会要求首期或者前几期还款金额“过半”甚至更多,“剩下的小头再慢慢还”。因为借款人多以总利息除以本金来计算年利率,容易忽略资金实际占用的时间。
催收:“软暴力”与外包
网络借贷为了贷后管理,会不遗余力地抓取个人私密信息,“尤其是手机通讯录”。而“爆通讯录”也确实成为了催收方最普遍有最有效的方式。
多位借款人告诉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年时间内,自己在某平台上被收取了接近.万元的砍头息,且年利率远远超过法定红线。“但是明知道被平台吸血依然在按时还款,都是为了保住通讯录,不让家人朋友被骚扰。”
不同于传统的暴力催讨,线上催收多以骚扰、恐吓为主,如电话“轰炸”、图片威胁、短信侮辱等。一旦通讯录被爆,这些侮辱性淫秽言语、恐吓威胁,以及头像被到淫秽照片、灵堂照片等,就会出现在借款人亲属的手机里。
因此,线上催收的危害被认为是丝毫不亚于传统线下暴力催收,甚至更严重。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日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破获一起新型网络“套路贷”,其中,以网络“软暴力”催收就成为了该案件的突出特点。
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孟智表示,其网络“软暴力”催收的疯狂程度令人吃惊,不到借款人家属出具死亡证明就不罢手。“甚至,有受害人到派出所报警,警方要求催收公司停止骚扰,催收公司竟然用‘呼死你’疯狂‘轰炸’派出所值班电话。”
不可否认的是,暴力催收已经成为借贷行业的普遍现象,更日渐成为现金贷平台的“标配”。在陆续下发的严打非法催收等文件下,催收依然在违法边缘疯狂试探。
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到,不少平台甚至在借款人还款当天就开始催收——“他们年利率高、坏账率高,早就做好了借款人不还款的准备。”有观点指出。
不过,对此,平台也有应对的“法门”,“我们只是在还款日当天进行提醒,只是提醒还款”、“我们联系家人是因为联系不到机主”、“为什么当天联系不到机主这边也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有现金贷平台坚持“自营”,设立催收部门进行贷后管理,拒绝假手他人。也有平台选择外包,将用户资料交到乙方(即外包的催收公司)手上。
有现金贷平台贷后管理人员告诉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一般平台自己催收的态度会比较好,问题大多都出在乙方身上。我们就打打电话,文明用语、不威胁、不恐吓、骂不还口。”不过,“乙方的催收方式就比较多样化了,威胁、辱骂、发花圈图等等”,并把“声誉绑架”作为最常用的威胁手段。
目前来看,催收外包也不再是省心省力好方法,反而一再收到监管关注。据了解,年月,上海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在沪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信贷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指出,各银行机构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时,不得将不良资产催收等职责委托外包给合作平台完成。
不过,年月,上海金融监管部门结束征求意见,《关于规范在沪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贷款业务的通知》在限定业务合作范围方面,未再提催收不得外包等。
年月,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计划上线“信息披露服务平台”,披露信息包括风险预警管理情况(贷后)以及催收方式(逾期)。
年月,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规范催收倡议书明确,如将债务催收外包的,应建立完善的外包管理制度,审慎选择合作机构开展业务合作,明确划分经济法律责任。
然而,在聚投诉等各类投诉平台上,暴力催收依然占据现金贷投诉内容的绝大部分,借款人受到外包催收公司的“轰炸”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在借款人看来不堪其扰,在外人看来又不足为道的网络“软暴力”催收依旧泛滥。(文 / 青青)
来源: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心出品必属精品
微信号:
投稿/合作: @.
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柒财经旗下自媒体平台,被称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舆论风向标。是全国首个互联网金融记者自媒体平台,是所有关心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人士的聚集地,汇集行业新鲜资讯,专注独家报道与解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