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入门网络协议
.目录网络协议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读者了解什么是网络协议,以及目前我们最常接触的 和 。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台台的计算机构成的一张“大网”,彼此通讯,交互数据。我们也都知道不同的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肯定是存在差异的,那么它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差异进行通信呢?显然就是“语言”,我们的语言能彼此交流是因为我们对这些定义产生了共识,比如苹果指代的就是具体的一种水果等等。而计算机也是通过建立这种约定来完成通信的。不过要注意!这网络协议不仅仅是给计算机互相间使用的,而是给网络上所有设备(服务器、个人、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使用的。大多数网络都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向它的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服务的细节对上一层加以屏蔽(这就类似我们代码中的接口)。一台设备上的第 层与另一台设备上的第层进行通信的规则就是第层协议。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接收方和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否则一方将无法识别另一方发出的信息。网络协议使网络上各种设备能够相互交换信息。上面提到了大多数网络都采用分层,这里说下分层模型:
模型( ),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是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它具体分为七层:应用层(第七层)为应用软件而设的接口,用于应用间的通信表示层(第六层)将数据转为接收系统可以使用的格式会话层(第五层)会话层是建立在传输层之上,利用传输层提供的接口,使应用建立和维持会话,并能使会话获得同步(简单理解成数据传输的一个通道)传输层(第四层)将传输表头(,传输表头包含了所使用的协议等信息)加至数据(我们要传输的数据)形成数据包网络层(第三层)网络层决定了数据的传输路径和转寄,它会将网络表头(,包含了网络数据: 等)加入数据包中数据链路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负责网络寻址、错误侦测和改错物理层(第一层)物理层确保原始数据可以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 协议族分层方式与 分层的同异,如下图:
下面会对一个简单的场景进行网络请求画图。
场景:我给公司写了一个 的简单的静态页面部署在公司的服务器上,我用自己的电脑在家里通过公网访问这个静态页面,比如网址是“
当我访问这个网址时,浏览器都做了些什么呢?我们看下图:
(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双向传输的传输层通信协议。它在建立连接时会经过三次握手,三次握手完成后才会开始传输数据;在终止连接时,它需要四次挥手。具体如下:
()建立连接图源:百度百科
三次握手:
客户端发送 报文给服务端,进入 _ 状态服务器回复 ,进入 _ 状态客户端收到来自服务端的 报文后,回复客户端和服务端进入 状态,可以开始收发数据了。
()终止连接图源:百度百科
四次挥手(注意: 动作可以由任意一端先发起,这里以 发起为例):客户端先调用 ,执行 ,并发送 表示数据发送完毕,进入 __ 状态服务端接收到 后,执行 ,并给客户端发送 ,进入 _ 状态服务端给客户端发送一个 ,进入 _ 状态主动发起 的一方负责最终确认 ,这个例子就是客户端需要接收 并回复 给服务端,进入 _ 状态,服务端收到 后进入 状态
为什么终止的时候是四次挥手呢?
因为一方主动发起 并发送 仅仅代表它不再发送数据,可是还能接收数据,所以需要另一方也进行 并发送 通知对方。至于为什么要将 和 分开呢?是因为 是告诉对方“我知道了”,而 是告诉对方“我也没有数据给你了”。而实际情况不一定是我收到 就刚好也把数据都给完对方了,所以是需要分开的。
( ),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基于 协议实现的。
是一种无状态协议,像我们作为游客访问一个页面时,无状态协议是简单且高效的。不过像电商场景是需要记录用户登录状态或记录购物车商品信息的(除了电商像一些中台系统也是需要记录用户状态的,这里仅是举例),这时就需要一些额外的技术协助了,如:。
报文格式
协议的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结构基本相同。
报文由三大部分组成:
起始行描述请求或响应的基本信息,如: /** /.、/. 等头部字段集合使用 - 说明报文(想想请求头和响应头)消息正文是基于 实现的,它的报文是明文,整个传输过程完全是透明的,任何环节都可以轻松获截、修改,这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安全的 协议应运而生—— 。其实就是在之上增加了。
() /即安全套接层( ),年改名为 (传输层安全, )
有几个概念要先说清楚:
对称加密通过同一把“钥匙”进行加密和解密非对称加密有两把“钥匙”——公钥,私钥,使用公钥加密的,需要使用私钥解密;使用私钥加密的,需要公钥解密摘要算法将一个随机长度的内容生成一个定长的内容,常见算法有:、、等等安全性没有绝对的安全,我们所说的数据安全都是基于一个信任点,认为它是安全的,我们所说的安全才能成立,否则不存在安全一说。如:非对称加密和对称加密,我们相信这些算法的安全性,因此认为只要密钥不泄露,那么就是安全的() 工作流程大致如下:先完成三次握手,这里和 是一致的
浏览器给服务器发送加密套件列表(就是告诉服务器自己支持的加密算法)服务器根据加密套件列表挑选加密算法,并给浏览器发送公钥浏览器获取公钥后,随机生成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的密钥,通过公钥加密该密钥,然后发送密文给服务器服务器使用私钥解密,对于该会话的内容信息都使用该密钥加密传输给浏览器()优点通过非对称加密保证浏览器传输的密钥不会被破解(因为私钥在自己手上,没有经历过网络传输)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加解密内容效率高()缺点服务器给浏览器传输公钥时没法保证该浏览器不会泄露公钥基于这个缺点,我们需要依赖第三方机构协助,让我们的 更安全可靠。
具体如下:
对于第三步的传输公钥改成传输公钥数字证书数字证书组成:公钥用户信息
公钥
签名
通过 (公钥,公司信息,域名等申请信息) 获取数据摘要; 再对摘要信息进行加密,这个密文就是签名
信息
有效期
证书序列号
数字证书由第三方机构( 机构)颁发公司信息、系统的域名和公钥需要到 机构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 再给我们颁发证书,证书内容如上不累述。因为这证书有签名,所以证书内容不可被篡改,从而证书里面的公钥用户信息和公钥的安全性就得到了保证。 机构颁发的证书的可靠性依赖于根证书,而根证书是操作系统或浏览器内置的(换句话说,我们就是要相信操作系统或者浏览器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我们 的安全性是基于对根证书的信任和加密算法的信任,从而认为自己是安全的。
上面也提到了,基于某个信任点,我们的安全才能聊下去,所以是没有绝对的安全的。如果黑客劫持了浏览器,让你所有请求先到他,他再到服务器,那么你请求的所有数据都会先到黑客手上,那么就不安全了。举例:我们的梯子很多就是代理,浏览器发出的请求被它代理,然后走到可以翻墙的服务器上再去请求资源,得到的数据自然也是原路返还,那么这个中转服务器就可以做很多操作了。
相信到这里,大家已经知道我们常说的网络分层架构一般是定义成层或者层,而我们所说的网络协议是针对里面某一层的通信协议。这里以我们最常接触的 和 为例做了说明,并且讲了它们的区别,还延申了下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
作者介绍蔡柱梁,社区编辑,从事后端开发年,做过传统项目广电系统,后投身互联网电商,负责过订单,,中间件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